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我国多地纺织服装企业遇到物流不畅、停工停产、订单外流等问题,亟待通过管理提升、资源整合、渠道开拓等方式,加强供应链协同,优化服务供给,增强抗风险能力。近日,《中国纺织报》记者从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以下简称“中纺企协”)组织召开的重点企业视频交流会上了解到,部分行业标杆企业通过调整经营模式,积极有效应对压力,努力化解疫情给生产经营带来的困难。

练内功强“核心”

吉林化纤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德武表示,疫情和逆全球化趋势等对供应链和产业链带来极大冲击和不确定性,企业决策难度加大,投资开发动力受到一定影响。为此,练好内功成为当下很多企业的选择。

在疫情封控下,吉林化纤首要任务就是强化生产管理。集团各子公司开展车间自制、班组自管,努力提高管理效率,跟上形势、适应变化。

“加强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企业基业长青的重要保障。”中纺企协常务副会长谢青说。

据宋德武介绍,在业务方面,坚持存量优化升级,增量主要是调结构。人造丝板块坚持优质化,腈纶板块在规模化基础上坚持差别化,竹纤维在联盟化基础上推行国际化,碳纤维在一体化基础上实现集约化。在产融结合方面,把现有资产充分整合,通过集团旗下的两家上市公司资本化,助力各业务板块的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

吉林化纤进一步明确了现阶段的工作重点,就是巩固好老客户、老渠道,围绕为客户创造价值配备资源。吉林化纤强化自身要素、优化配备,在传统装备改造升级方面付出更多努力和智慧,优化人、机、料、水、电、气、冷、风等要素配置,充分发挥要素效率。同时,做好现金流管控。

忙转型探新路

以出口西装作为主要产品和业务的大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20年受国际疫情影响经营出现大幅下滑。公司总经理胡冬梅说,自2020年开始,公司紧急布局国内市场,发展自有品牌、私人定制和团装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大杨集团位于长三角地区的供应商无法正常供货,进口面料需要消杀静置等因素,导致生产周期延长,国内市场团装和定制业务同比明显下滑。为此,大杨集团计划向更多的品类延伸,优化吊挂系统和智能仓储等,通过提升智能化水平来提升效率,坚定地走上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之路。

胡冬梅说,今年前4月业绩已达到了疫情前的水平。国际市场定制业务平稳恢复,目前企业生产平稳。

最近一段时间,波司登羽绒服装有限公司线上、线下和外贸业务,都受到疫情带来的较大影响。对于羽绒服企业来说,一季度是羽绒服的销售末季和业务淡季,疫情影响暂时可控,甚至销售同比还有所增长。但是从上半年整体情况来看,企业发展仍面临较大压力。


(来源: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