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2年经济工作。会议对2022年中国经济怎么干进行了定调,其中有一些新提法,释放重要信号,值得关注。
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明年经济工作怎么干?总基调很重要。会议强调,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相比往年的“稳中求进”,这次多了四个字:“稳字当头”。这释放什么信号?
观察人士认为,更加强调稳增长,这是当前我国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下的现实要求。
12月6日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2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2021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我国经济总体上表现出较好复苏态势,但在不确定不稳定的疫情和外部环境中,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风险挑战较多。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8.0%,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5.3%左右。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表示,当前世界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中国经济也是如此,所以要遏制下滑的势头,必须要更加重视稳增长。尤其是明年世界经济预期放缓,外部需求将会收缩,今年中国外贸20%以上增长的好日子明年可能难再现。所以要稳中求进,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来从容应对当前以及未来面临的国际国内新挑战。
财政政策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
会议强调,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提法并未变化。但是财政政策明确“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在外界看来这一提法意味着侧重点有了变化。
徐洪才认为,“精准”意味着更多定向调控、“滴灌”,重点瞄向小微企业、三农领域、民生领域等重点和薄弱环节;“可持续”意味着量力而行,不要过度加杠杆,防止负债太多,注重防范风险。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宏观政策研究室主任冯煦明表示,在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财政政策需要继续保持积极力度,提升效能。一方面是继续保持适当的赤字规模,适当前移财政支出节奏;另一方面,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两新一重”建设、技术改造、产能绿化等领域的支持力度,通过财政支出助力供给侧固本培元,同时在教育、文化、体育、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扩大供给,提高品质。
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会议强调,科技政策要加快落地,继续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徐洪才指出,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就是要改变过去三者各走各的碎片化的状态,三位一体,形成联动。科技创新怎么强调也不过分,产业转型升级怎么加强也不过分,金融完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提高金融服务效力怎么讲也不过分,但是三者形成联动,畅通循环,这还是第一次提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近日公开表示,中国到了一个需要把产业、科技、金融转变为良性循环的关键时期,这种循环建立得好坏,关系到中国新时代发展的质量和效率,让这三者形成良性循环,通过搭建平台促进循环,可能是未来的关键。
陈道富认为,要实现科技、产业和金融之间的良性循环,还需要相互“看见”、“看懂”。科技、产业、金融这三个领域,很多优秀成果相对其他领域来说相当于“黑箱”。所以金融要支持科技创新,首先要“看见”科技成果,要“看懂”并能评估科技成果未来潜在市场价值。这个时候需要桥梁,即连接科技和产业,或者是科技与金融,或者产业与金融之间的桥梁。
来源:中国新闻网